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田佳玉 通讯员 林慧芹
有一种材料,似纸非纸,似布非布;比纸张更轻薄,却强韧耐撕;纹理与触感独特,防水防污又环保可回收;造型百变,可软、可硬,可纯净洁白也可缤纷多彩。
这种因具有透气性而被形象称为“呼吸纸”的材料,应用场景十分广泛:既能守护医疗器械的无菌安全,也能制成干燥剂包装,甚至能成为屋顶保温层的“透气屏障”。但大多数人不知道,这种关键材料之前一直依赖进口。
“这种材料看似普通,技术壁垒却极高。”山东光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帅帅坦言,长期以来,呼吸纸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,国内需求几乎全靠进口。这不仅意味着高昂的价格,供应稳定性还常受国际环境制约,让下游企业备受牵制。
打破垄断的念头,在2020年化为光焱新材料研发团队的行动。但起步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——没有现成技术可借鉴,没有成熟参数可参考,连配套生产设备都买不到。
一切只能从“0”开始。呼吸纸的核心在于高密度聚乙烯纤维的性能,研发团队先从原料突破:从几十种聚乙烯材料中逐一筛选,反复调整配方比例,最终确定了适配的原料型号,为纤维成型的稳定性打下基础。
原材料难题解决后,更关键的“闪蒸”工艺成了新的拦路虎。“闪蒸法的原理,是让聚乙烯溶液在瞬间‘喷射’成超细纤维,再通过纺丝、成网、热轧等工序交织定型。”孙帅帅解释,但温度、压力等参数的细微变化,都会导致纤维形态截然不同。
为了驯服这一工艺,团队在临时搭建的试验线上开启了“试错模式”:温度高1℃,纤维会变脆;压力差0.1兆帕,纤维分布就不均匀。整整五年时间,他们记录了上万组实验数据,终于突破了闪蒸工艺的参数壁垒,让稳定生产成为可能。
今年8月,光焱新材料的第一条医用呼吸纸生产线正式投产。产品送样给国内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后,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平,在透气性和环保性上甚至实现了超越。这意味着,光焱新材料成功实现了该领域的自主创新与市场突破。
“以前进口纸每吨价格高达20余万元,国产呼吸纸投产后,成本能降低40%以上。”孙帅帅算了一笔账,更重要的是供应链安全有了保障——近几年,随着对医用防护服的需求增加,进口呼吸纸曾一度断供,让不少医疗企业陷入困境,“现在有了国产替代,产业链就有了’定心丸’。”
拿起一张光焱产的呼吸纸,指尖触感既不同于普通纸张的脆硬,也没有布料的粗糙。“你看,它能像薄膜一样弯折,却比薄膜更有韧性。”孙帅帅当场演示:将纸反复拉伸、折叠,即便用力撕扯,也没有出现裂痕。
这种材料的“过人之处”远不止于此。在桌面上铺开一张呼吸纸,倒上水,水珠在纸面滚动却始终无法渗透;而将其蒙在盛有热水的玻璃杯上,蒸汽能自由通过。“这正是医疗领域最需要的特性,”孙帅帅解释,医疗器械包装既要灭菌后保持无菌,又得透气防潮,呼吸纸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。
从参数上看,它的“实力”同样硬核:相同体积下,重量不到普通纸的一半,强度却是普通纸的5倍以上,堪比薄膜,且可回收、无污染。更难得的是它的“可塑性”——能裁剪缝纫,做成防护服透气层;通过增强韧性和阻拉力,可应用于建材防水领域;还能印刷图案,拓展到更多场景。
目前,光焱新材料的第二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中,预计10月可实现投产。按照规划,到2026年底,企业将建成5条生产线,年产能达7000万平方米,产值预计突破3亿元。
这张“会呼吸”的纸,不仅实现了该产品的国产化自主研制,更成为威海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。随着技术的持续完善和市场的不断拓展,国产呼吸纸有望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,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。
记者手记
当光焱新材料的呼吸纸从生产线缓缓送出,这张轻薄的白色材料承载的,是中国企业在“卡脖子”领域啃硬骨头的执着,也映照着中国制造从跟跑到并跑的跃迁密码。
呼吸纸的突围,更印证了产业链韧性的密码:当威海的医药产业链已形成从核心器械到包装材料的完整布局,单个企业的突破就能迅速融入体系,形成“一点突破、带动一片”的乘数效应。
呼吸纸的“透气”与“坚韧”,或许正是中国新材料产业未来的模样——既能与世界接轨,更能守住自己的底气。
富腾优配-配资公司电话-股票配资app下载排行-可靠的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